日本政坛即将迎来重大变局,下一任首相人选已基本确定。目前自民党总裁选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,按照日本政治传统,赢得这一职位的人将自动成为新任首相。 这场看似平常的党内选举,实则暗流涌动。它不仅关系到日本政坛的权力更迭,更将直接影响未来对华政策的走向——是继续强硬对抗,还是寻求对话缓和?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、石破内阁支持率不断下滑、中日关系跌入冰点的背景下,新首相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。
展开剩余66%- 中国在周边海域加速建设基础设施 - 日本疲于应对,美日联合军演频繁举行 在技术领域: - 高市早苗推动的《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》已开始实施 - 半导体、通信、AI等关键技术领域对华合作受限 - 2024年起,日本科技企业纷纷减少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能源领域同样暗流涌动: - 日本企业在东海勘探频繁遭遇中国海警船 - 双方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僵持不下 - 美日在日本本土部署堤丰导弹系统,射程覆盖东海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美国声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,但并未明确承诺军事介入的承诺。这意味着日本可能需要独自承担冲突风险。 若爆发冲突,日本将面临严峻挑战: 1. 军力对比悬殊: - 中国军费是日本3倍 - 中国海军总吨位全球第一 - 日本缺乏战略纵深,主要城市易受攻击 2. 基础设施脆弱: - 港口和电网系统极易成为攻击目标 - 战时物资调配能力有限 - 城市密集度高,避难空间不足 3. 经济依存度高: - 2023年中日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 - 占日本外贸总额近20% - 关键产业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 4. 美国支持有限: - 军事响应存在时滞 - 特朗普政府奉行实用主义 - 实际军事介入可能性低 综上所述,无论谁当选首相,都必须认清一个基本现实:对抗没有出路,合作才是正道。当前日本最需要的不是逞强的勇气,而是化解危机的智慧。这场选举不仅关乎个人政治前途,更将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 (根据澎湃新闻2025年9月23日报道《国际观察丨五人角逐、两大决定因素,谁会是日本下任首相》整理改写)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